打开 Tot 的时候发现之前想写的两篇文章「知识的获取」&「如何获取高质量的信息」,现在不需要写了,这个 Daily Note 应该就是展现的过程,虽然也不一定对。
Daily Note 1 里分享了 CH Chat & YoYo,最近又发现了两个关于 Clubhouse 的产品:ClubberOne & CastHouse ,第一个是方便分享你的 profile,之前只能够告诉 ID 或者给别人你页面截图,去搜,现在还是要去搜,但是更方便了;第二个是收听大佬录音,来源是用户上传,还教你怎么录音,之前直接接入的都挂了,人家就换了个方式。
产品逻辑都很有意思,并且和今天推荐的 flomo Plus 很像,都是用户驱动的,这也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我买了本之前提到的「回归故里」,翻完了,看不太懂,社科类的书读着还是难,知识欠缺太多,不妨碍有一个自己懵懂的感受。
有朋友反映上一封邮件不是居中的不好看,这次改成居中了;邮件里引用的 Twitter 可以直接点击,手机上看还是有点问题,努力学会调整改进;发件人的名字从真名换成了“小胖 LittleFat”,更亲切吧。
视角
很多时候,文章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而引发的讨论和思辨才更有价值,这是我认为文章传播最正确的姿势。而微信的公众号在讨论方面人为的阻止或大大消弱了大家的沟通和讨论(尤其是精选评论)。
这篇文章「为什么我不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写于 2016 年,里面提到 Amazon 的例子,体现了公司价值观,曾经我工作的苹果也是这样的,到现在零售店基本没啥价值观了;所有能让上面觉得开心的数据(不是销量,追求配比)就是正确的方向,当然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很多句子我都想摘录,就放这一句吧。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免费午餐,用户要么花钱,要么花时间,现在有相当一批用户是越来越愿意花钱买时间的,毕竟钱可以再赚,时间浪费了就不可能再回来。
Twitter 收购 Revue(荷兰时事通讯出版公司),推出 Super Follows 超级关注付费、Communities 兴趣组、Spaces 语音功能、Fleets 转瞬即逝想法。
一直想写 Twitter 没切入点,主要不够了解,这期新闻实验室的通讯切入点很好。上图来自文章:Two by Two,Y 轴:公司所控制的注意力价值高低(用户付费能力),X 轴:收入来自户订阅付费比例。Twitter 在左上角,是 underachievers(未能发挥出潜力):吸引了不少有消费能力(愿意付费购买更好的使用体验:隐私保护、优质的内容筛选)的用户,但没去赚。
不过要注意的是写这篇文章的教授持有大量 Twitter 股票,由于自己对 Twitter 想当然(推出的产品个人喜欢)的看好,也买了点,尽管从 20 年的低点 20 美金,已经上涨到了约 70 美金。另外推荐阅读「Twitter 为何重返荣光」。
有趣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ve written a shorter letter.” — Cicero pic.twitter.com/MmdwF1iZZE
— Visualize Value (@visualizevalue) February 24, 2021
每句话都特别有“Value”,选这句话是因为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我希望我的 Daily Note 描述更短些。
Avatarify: AI Face Animator:让任何人成为任何人,可以玩耍下试试。目前苹果除国区可下载,安卓用户试试 Avatarify APK。
推荐
Readwise:规整和复习来自书籍、文章、网络的所有笔记。得益于生态开放,有了这样的产品。通过这篇文章更好的了解「将散落的标注收集在一处,Readwise 这样改善了我的信息输入」产品本身。
flomo Plus:关于 flomo 的拓展,实现了微信读书笔记等的导入,flomo 在我看来是非常好的一个记录的 APP 了,并且有开发者自愿开发,形成了社区。但由于目前咱们的互联网环境(封闭,不开放 API),使用起来还是不那么方便,Readwise 是我认为更理想的产品形态。再就是 flomo 的 iOS 和安卓 APP 都上架了。
疯言疯语
多讨论书,少讨论看书的工具;多讨论记的笔记,少讨论用啥记笔记。
拥有感比使用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