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s Daily Note #10 cover

小胖’s Daily Note #10

大师:谁能证明色即是空?答:根据欧姆定律 V=IR,两边同乘以 A 得到,AV=AIR,故色即是空。

最近这几天无论是股票还是数字货币跌的都很厉害,不过我并没有以往那么难受了,可能更坚定了一些东西,其实啊,这话总是说,感觉确实成长了。我们暂且叫理财不叫投资,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坚信一些东西,这个和你工作生活都一样,我们很多时候把分析看的太重了,分析当然没有错,但是首先你要有你的价值观以及你相信的一些东西,分析后你才有你的观点和结论,否则分析有啥用,即使你用概率的思维你也要预设条件,否则也没法算。

少看看分析大 V 的知识星球、微博、公众号,你要知道真的大 V 是不会搞这些的,当然这个世界需要他们。另外就是一定要记住“投资就是我不要了”,我觉得这句话很牛逼,从我的角度解读,你老惦记你老分析,其实也没啥结果,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就是买个“信仰”(咱别理解的太偏执),像我放在股票的钱不多,我现在最喜欢拼多多,再就是苹果和海底捞,你要说根据人类大势很多行业有没有机会,当然有,但是我资金有限,对于个股我就买个喜欢,至于剩下的交给风险更小的基金。

现在到处什么财富自由的号,太不好了,最近看到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历史博士如何在完全陌生的金融领域快速做到月入10W+,不是说他说的有问题不对,他能做你未必能做,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且“道”不是“技”,很难传授以及说的清楚。即使就财富自由来说,这些也需要你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否则你还是不快乐,就像我写的「买东西是解决真实需求的」。理财投资只是不像做实体你需要舍弃太多,但是对人的要求是一样的,比如判断啊,做事的逻辑啊,就像拼多多为啥能做大一样。咱们现在确实很多机会,因为没有流程和正规,理财成功那么做实体也能成功,反过来也一样,不过我们大部分是稀里糊涂的、更多是时代给予的,而不是自己的思考,最后的结果好总是做对了一些东西。就像电影人潮汹涌中,刘德华和肖映虽然互换了人生,但是刘德华依然还是刘德华,肖映还是肖映,这点改变不了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就是咱们的互联网的开放,以及公众号的发展是 15 年到现在的,这个过程伴随着美股不停的涨,还有 A 股从 15 年高点熄火到现在,以前有过但是很多新人没有经历过最难熬的时刻,很多事情要放在更长的维度去看。

投资以及我们的生活中最最底层的是什么,就是常识,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和常识作斗争,一次又一次交学费。分享下「芒格在 2019 年 2 月 14 日在 Daily Journal 股东会上的公开交流」这篇文章的一些话,太多想摘录了,我摘录了一些放这里吧,强烈建议你点进去反复阅读,真读懂,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你就走在大多数人的前面。

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常识。我们在说某个人有常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说,他具备平常人没有的常识。人们都以为具备常识很简单,其实很难。

即使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要保持理智也特别不容易。遇到了难题,把它彻底搞明白,难题就解决了一半。准确找到少数几个机会,这少数几个机会足够了。我们追求做得更少,更知道克制自己。

你问我如何实现理想化的高复利,我的建议是,降低你的预期。我觉得,在一段时间里,应该很难。让预期符合实际,对你有好处,你不至于抓狂。

只言片语

大师:谁能证明色即是空?答:根据欧姆定律 V=IR,两边同乘以 A 得到,AV=AIR,故色即是空。

有个著名的奶嘴理论。简单粗暴理解:婴儿有不满,会哭闹,这时在他嘴中塞个“奶嘴”,就能让他安静下来。放到实际社会层面来理解,就是即便贫富分化再严重,底层边缘人的不满情绪,依然能通过“给个奶嘴”来解决——让你以为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幸福。放大你的娱乐感官体验,占领你的业余时间,让你沉迷。

我身上有两样东西不容嘲讽:野性和童真。——保罗·高更

视角

我越来越觉得,当代许多重大问题都起因于个体文化视野的扩展,这拓宽了人们对个人可能取得何种生活成就的想象空间,将许多普通人原本无从知晓甚至难以想象的可能性纳入了其中,因而大幅拉长了价值坐标系,

同时,由于个人在为自己生活设定目标,采取行动,评估成就,最终就实际状况产生满足或失望时,是基于自身成就在坐标系中相对位置而非绝对值,结果,原先那些让普通人备感满足甚至足以称羡的成就——比如一份堪以自立的工作,嫁个靠得住的男人,生养几个孩子,把他们喂饱穿暖,完成初等教育……——突然变得不值一提了,

这大概解释了,为何当代年轻人在享受着远比前辈更优越的条件的同时,却体验着更多的失望和挫败感,

在传统社会,个体能够清晰感受到的成就范围,只有整个价值阶梯上的一小截,对于那些与自身社会距离过于遥远的人,他们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在追求些什么,为此做了何种努力,为何事而骄傲或沮丧,为何事而欣喜或失望,充其量都只有一点点遥远朦胧的认识,而如今,大众传媒将这些全都淋漓尽致的展示在他们眼前,强度甚至称得上试听轰炸。

而且这种视野拓展基本上是单向的,都是朝上拓展,很少人有兴趣向下探个究竟,正因此,那些没挤进 Top1% 的 Top10% 们才会整天哭穷。—— 个体文化视野

看到这些,我想到了 17 年的时候,认识了不少通过虚拟币赚了很多钱的人,我当时劝他们卖掉改善生活。有些朋友是从县城出来的,当时赚了几百万,完全可以在省会城市买套房子安顿下来,也算是这笔钱对自己的改善,用时髦的话说阶层的跃迁。但是很多人都不做,赚了 200w 的时候觉得不够,告诉自己 500w 就收手,到了 500w 还是舍不得卖,最后就只剩下几十万了甚至倒赔钱。我不知道这个和这些有关系没,还是就是心理原因。

我之前也写过,也是我突然想通的,就是我们大家包括媒体都说 100w 现在啥都不是,100 块钱不经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就 100w 本身来说虽然贬值了,购买力不如以前,那么无论是十年前、二十年前,还是现在,你有 100w 在银行存着都是一件特别牛的事情,注意是现金,而不是资产,这个事情本身已经超越了太多人。100 块钱再不经花,凑合凑合你也可以买菜吃饭过好几天。

前言是今天早上想到写的,这一段是昨天写的,实属巧合,看似都在讲理财吧,其实不是。

推荐

创办「饱蠹楼」阅读周刊,无外乎两个自私的目的:一是敦促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能够有意识的主动辨识资讯并分门别类归纳总结;二是强制自己做输出。无他。

「饱蠹楼」,来自钱钟书对英国牛津大学 Bodleian Library 的翻译。饱蠹,书虫之雅号,当年在牛津读书时,钱先生将牛津图书馆戏译为「饱蠹楼」,以饕餮之蠹自诩。

百年过去,除了各类教材,现在还能抱着书本慢慢啃的大都可以算作是「异类」了吧。

先不去讨论《娱乐至死》所述的「娱乐年代」给予大众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仅阅读介质——电脑、手机、Kindle甚至有声读物——的丰富,就让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阅读娱乐化、消费化的剧烈转变。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无名小卒,世界在下沉,而我并不想狂欢。

仅以「饱蠹楼阅读周刊」,记录记载所读所听所思。——饱蠹楼阅读周刊

就内容本身来说我不是太看的下去,但是就选择的内容来说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可能适合你。我想这一篇文章更好的表达了这个观点,还是强烈推荐,一定要读一读,你看到的一些商业的课程毕竟是商业的,在我们没有开始良性循环前关注非商业或者个人的小商业更有价值,因为很多东西面对的是大多数人,他们不知道选择。

在今天的中国,你基本上不用做什么,只需要不使用中国互联网,你就很自然地超过大多数人了。——如何超过大多数人

有趣

我不知道在表达什么,但就是很喜欢觉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