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s Daily Note #26: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他们成功之前都很聪明,后来都成为成功的傻逼。
今天 618,还是很喜欢买东西最重要的:逻辑、人、信息这篇文章自己写的这句话“基本所有的打折减价是销售手段,而不是商家真正的让利,捡便宜。"不过为了避免抬杠,还是要说凡事不绝对,确实有些东西比平常便宜了。
最近一周看了两本书,《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好多吐槽的,视角主要聊下这个,《生吞》读完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算是为了知道结果看完的。看完后发了两个朋友圈,放这里下。
看完了这本有知有行送的《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让我更加觉得微信没有什么产品观,要说好的就是没那么乌烟瘴气吧,并且到这个体量很多东西也不是微信或者说张小龙一人能决定的了,期待未来颠覆者。 之前有一期的 Daily Note 3 写过一点点自己的感受,感觉更确定了这种感受,在豆瓣都是好评的情况下,看到了右侧,被列为“评分虚高书籍”,有一丝欣慰。回过头问问子弹,你说张小龙很厉害吗,他说一般吧,然后又搜了搜知乎,终于有了些不同的声音,我觉得某种程度这才比较真实。最后想吐槽下,这本书竟然卖 88,这不是抢钱吗。
更推荐你看我在 Daily Note 22 提到的“創意競擇 ”,看看苹果背后的产品观。(中文版 创意选择)。
有点忙活的事情就是我弄了个好产品但是不是特别好的事情,以前我可以去卖魔法上网,但是我不想做,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有途径吧,虽然我可以更优化,更节约你时间专注于用本身,但是作为一个服务就会有很多问题,并且这个事情也不好,虽然这个期间也帮助很多人解决了问题,如果很多人弄这个事情不知道怎么买啥的,想到我问下我的话。至于片片多,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服务,我觉得很多东西是要依靠真正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有纽带的,这是我想做的原因,也确实解决了人们很大的痛点,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付费,也不是不想折腾,而是我们的条件不允许,这算是一个折中吧,很希望我们国家更快地发展,不再删减,建立起分级制度,爱腾优引进更多好剧。
只言片语
他们成功之前都很聪明,后来都成为成功的傻逼。
顶级的投资人都像个废人,更顶级的人就是把自己变成真正的残废,每天修炼无所事事。
一个社会的溃败不是因为经济上的衰退,而是因为人心的溃烂,最先一定始于对规则的漠视和傲慢。——【英】狄更斯
马斯克:我不与他人进行无谓的争论,因为我明白每个人的理解力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因此,现在即使你告诉我2+2=10,你也是对的!
长寿秘诀:保持呼吸,不要停止。
在自由经济的基础上,顾客最大化是每一家公司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只需要做二件事,一是创新,二是营销。所谓顾客最大化无非就是垄断,目标是垄断,手段是创新。创新创造垄断,维持垄断更需要创新,更要命的是,垄断企业本身的基因就是创新。当然也有一些不要脸的公司,利用垄断扼杀创新,人们大可不必担心,等待这些企业的结果就是死亡,而且时间不后太长。
这段时间听身边最好的朋友劝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玩物丧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任何反应,昨天又玩物丧志了,所以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在疲惫与乏味之间突然想到了玩物丧志,这里的志应该指的是志气,志气的本质是精神层面的,而朋友指的是物质层面的,理由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天天在炒股,既然物质对物质就没有任什么好说的,换一个角度,人为什么要有志,如果真的要有,有些人的志就是玩物那又如何,而往往这些人的志都是精神世界的佼佼者,玩物只是他们精神太丰富了,要来田里接接底气,即使玩物他们也不会同意是玩物,更不觉得是丧志,一个人一但具备世界世界,那么到死之前这个世界永远存活在他们心里。以上的论述恰恰说明,高手总是在修炼无所事事。
悲观是一种远见,而乐观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必要。
左右是政见,黑白是良知。你可以分不清左右,但应该分得清黑白……
视角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人是懒惰的;人是没有耐心的;人是不爱学习的;群体是“乌合之众”;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对于新点子,99% 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不要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
为想法而做:朋友圈;需求来自对信息流的理解;
很多就不摘录了,我的看法就是微信只是一个没有那么乌烟瘴气的 APP,如果说好,也就那么回事,不是你喜欢微信,而是你不得不用。
上面说的人懒惰啊,没有耐心,我觉得没有错,做产品考虑这些某种程度是对的,但是我读完这本书不像苹果那本能让我感受到苹果那种企业文化和牛逼,也就是他并没有一个更大的框架去容纳它,书中也在写价值观啥的,我并没有感受出来,我不能说微信没有价值观,但是肯定是没有好的价值观,也就是核心更伟大的东西,作为一个赚钱的产品,一个做成的产品能发展到现在的这个体量是不错的。
书中有很多牵强附会的逻辑,比如为什么不做聊天记录的同步云存储,是因为安全性。还有就是 PC 端的登录问题。我印象中只说了自己成功的尝试没有说失败的尝试,难道微信里面做的都是成功的吗。还有就是需求是很主观的,你认为的需求有你的逻辑和你的分析,作为老板的好处就是你能够去拍版决定去不去用资源和金钱做这样的尝试,并说出自己的逻辑去自洽,至少微信并不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产品,到现在算是成功了,支付宝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
当然如果微信没有“朋友圈”、“摇一摇”……这些功能,那么微信还是那个微信吗,还能发展成这样吗?
我很不喜欢微信的推送逻辑,微信现在十万加的文章,基本没有太多值得读了,说自己不为了 KPI,但是微信到底在坚守什么呢。
微信绝对不是创新,也不是颠覆,张小龙也不是神话。不过感觉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更好的产品,虽然很小,我相信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这里更多是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不能完全抹除张小龙的一些东西,但是不是张小龙,会有王小龙、刘小龙,但是乔布斯就是乔布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乔布斯,因为他个人的强烈品味,并且把事情做成了,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
产品应该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未来去考虑,我认为这是更大的目标,当然最开始肯定是生存。
很多事情成了就是成了,是你个人的整体体现,但是并不代表未来你的这种人生哲学可以不断成功,事实上也很难,看看就好,需要上升到更普世的东西。
有趣
谜底时钟的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了些什么。
推荐
从知道这个产品到前几天不知道为啥动了使用这个的念头,并且脑袋里想到拿它和 flomo 对比。之所以动用这个念头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发朋友圈不合适,但是又想说点啥,微博呢都是广告,体验差,这里就相当于各阵地,什么都不用担心,也不去介意,相当于自己的喃喃自语,甚至都不需要别人来看和关注,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很短的话,带有时间线的记录,甚至你可以录制播客和同样用这个人的人互动。我还想到了 Day One 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定义为日记,也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但是按照日期排列有点重了,你总想着日记日记,就……
我始终学不会分类,也就是加“标签”,总有一种心魔,其实记录就好。我觉得之前被“洗脑”,读书笔记、错题本啥的,不是说不好,而是你要选择适合你的,而不是总往他们说的套。flomo 我觉得这一点不适合,这个比 flomo 更轻,在微信群里还发现他们限制每天的条数,我是不喜欢这种产品设计哲学的。另外就是我不否认思维导图这些好,但是问题是是不是大多数人都需要思维导图、需要去整理归纳,还是就简单的记录就好,放点照片啥的。笔记工具、记录工具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不要自我洗脑,随心使用,适合就好。
为了这个我还注册个新的域名,没用二级域名,也就是 littlefat.blog,另外规整了下我的 linktree,用了 littlefat.me,littlefat.store 建设中,littlefat.cn 换着麻烦,就这样吧。